過去幾十年,信息化經歷了大型機時代的終端-主機模式(T-S模式),個人PC時代的客戶機-服務器模式(C-S模式),發展到互聯網時代的瀏覽器-服務器模式(B-S模式)。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互聯網將全世界的單位與個人連接了起來,實現了資源共享,這也深刻地影響著各種業務形態及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新時代里,用戶對互聯網內容的貢獻和互動空前增加,軟件和資源更多地以服務的形式通過互聯網被發布和訪問,“像用水用電一樣使用IT資源”這種新時代的服務模式對數據中心的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決定了傳統的數據中心建設模式和方案不再能滿足新時代創新應用的需求,導致了新老技術的整合、成熟和創新,這就是“云計算”技術。云計算并不是突兀出現的,云計算是在現有IT技術和業務應用基礎上的升華,也是社會分工的必然。
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成為了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新技術的應用和新學科的產生,使得應用領域更加廣泛和深入,各行業信息化建設有新的發展機遇。時至今日,云計算技術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并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云計算雖然變得越來越熱,但是很難對云計算下一個精確地定義,每個企業和個人都有不同角度的理解,維基百科對云計算的定義的第一句話“云計算就是基于互聯網的計算。共享的資源,軟件和信息,以按需的方式提供服務,就像水,電等公共設施一樣”。而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國家標準與技術局(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在2011年1月給出的推薦標準則認為,云計算應當有以下特征:
按需的自助服務——指客戶可以按需地獲取服務,整個過程不需要服務方的人員參與。
足夠的帶寬——各種計算能力能通過足夠的帶寬提供給客戶。
資源池化——服務提供者的計算能力將會以資源池的形式存在,以多租戶租用的形式,向客戶動態地提供各種物理資源和虛擬資源。這些資源可以被很容易地分配或再分配,而資源的位置則需做到對客戶透明。
速度與彈性——計算能力能以極快的速度和極大的彈性分配給客戶。這里所謂的彈性是指,客戶可以在任何時間購買不限數量的服務。
服務的可度量性——云平臺可以自動地對資源進行控制與優化。
根據服務對象和搭建云的目的的不同,云平臺也可以分為公有云和私有云。而按照服務的內容,云平臺通常劃分為三個層次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在這三個層次中,IaaS屬于最下層,無論是最終用戶、SaaS提供商還是PaaS提供商都可以從基礎設施服務中獲得應用所需的計算能力,但卻無需對支持這一計算能力的基礎IT軟硬件付出相應的原始投資成本。所以,對于云計算服務市場的投入,最適合從IaaS層面開始,逐漸過渡和發展到PaaS以及SaaS層面;優先考慮構建私有云,逐步向公有云轉變。最終,形成以私有云為基礎,公有云為輔助的混合云場景。
基于現有云計算行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超云提出了私有云4S標準:簡單(simple),強壯(strong),可擴展性(scalable),智能(smart)。這也是新一代私有云平臺的設計原則。
基于這個標準,超云能夠提供一整套數據中心私有云解決方案,引入到客戶名稱數據中心的規劃和建設中,解決傳統客戶名稱數據中心運維管理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業務部署上線周期長等難點。
強壯
強壯也就是系統的可靠性。系統的可靠性包括整體可靠性、數據可靠性和單一設備可靠性三個方面。超云云平臺的架構,從整體系統上提高可靠性,降低系統對單設備可靠性的要求。
系統的可用性是通過冗余、高可用集群、應用與底層設備松耦合等特性來體現,從硬件設備冗余、鏈路冗余、應用容錯等方面充分保證整體系統的可用性。
簡單
私有云平臺要能夠簡單安裝,簡易部署。為此,超云提出簡單安裝,簡單部署的標準:20分鐘安裝完成,10分鐘部署完成。添加一個物理機,2分鐘內完成。
使用操作友好,UI交互簡單。讓私有云的管理員能夠快速上手,不需要大量的說明書閱讀和文檔培訓。
彈性
彈性也是可擴展性,靈活性。私有云平臺的設計原則之一就是能夠靈活的縱向和橫向擴展。支撐數據中心的資源需要根據業務應用工作負荷需求進行彈性伸縮,IT基礎架構應與業務系統松耦合,這樣,在業務系統進行容量擴展時,只需增加相應數量的IT硬件設備,即可實現系統的靈活擴展。
另外,要兼容不同系統對接,要能提供集成和開放的API接口以及資源的彈性功能自由組合。
智能
自動化的運維管理,智能化的在線升級,智能化的UI交互操作,實時的全局監控
另外,遵循國家戰略,排除外資產品對我國信息行業的影響,超云是完全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私有云產品,能夠為私有云數據中心提供代碼級別的深度支持。
私有云
發表時間:2022-06-28 13:58 文章來源:admin 瀏覽次數: